电阻、方阻和电导率是电气工程中常用的物理量,它们的定义和单位如下:
1、电阻(R):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。当电流通过导体时,导体对电流产生阻碍作用,这种阻碍作用称为电阻。电阻的单位是欧姆 (Ω),常用的单位有千欧(kΩ)和兆欧(MΩ),换算关系为1MΩ=1000kΩ=1000Ω。
2、方阻(Rs):方阻是表示导体薄片上的导电性能。在导体薄片上加上电压后,流过电流时,薄片会对电流产生阻碍作用,这种阻碍作用称为方阻。
通常,用R□(或Rs)表示。R□与导电膜层的电阻率及膜层的厚度有关。下图中,d为膜厚

方形导电膜层的电阻为:R = ρ L1/(dL2)
式中,ρ为导电膜的电阻率。对于制定的膜层,ρ和d可以认为是不变的定值,当L1 = L2时,即为正方形的膜层,无论方块大小如何,其电阻均为定值R = ρ/d,这就是方块电阻的定义。即 R□ = ρ/d,式中,R□单位为:欧姆/□、Ω/□、ohm/sq。
3、电导率(σ):电导率是表示材料导电性能的物理量,即电导率表示单位截面积内导体电阻的倒数。电阻率的倒数为电导率,σ=1/ρ。材料的电导率越高,导电性能越好;反之,导电性能越差。电导率的单位是西门子/米(S/m),常用的单位有西门子/厘米(S/cm)和西门子/毫米(S/mm),换算关系为1S/m=100S/cm=10000S/mm。
综上所述,电阻、方阻和电导率都是用来描述材料对电流阻碍作用的物理量,但它们的定义和单位不同。